伤寒和副伤寒的表现与预防_北京新版健康证

2020-12-01

一切病因不明的持续发热病人,都应考虑伤寒的可能。伤寒作为传染病,在夏、秋季节为高发期。那么什么是伤寒,伤寒症状又有哪些呢?为什么会把伤寒列为北京新版健康证检查项目?

首先,伤寒分为两种,一种是伤寒,还有一种是副伤寒。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机型肠道传染病。症状主要是:持续发热,性对缓脉,肝脾肿大,玫瑰色皮疹和白细胞减少等。副伤寒与伤寒症状类似,需要靠细菌培养及肥达氏反应才能确诊,潜伏期较短,起病急,发病初有呕吐、腹泻等,体温波动较大,中毒症状较轻,并发症较少。

未标题-2.jpg

伤寒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及带菌者,从传染源大小便中排出,通过水以及被水、手、苍蝇等所污染的食品由口进入人体。本病潜伏期平均7~14天,起病缓慢。第一周可达39~41°C,伴有畏寒、头痛、食欲减退、腹胀、便秘等,右下腹有压痛。第二周开始高温持续不退,一般持续10~14天左右,此时病情加重,可出现神志迟钝,听觉减退,重者说胡话,昏睡,抓空,也伴有黄疸,中毒性心肌炎,休克等。脉搏虽增快但和体温升高不成比例,称相对缓脉,也是本病的特征之一。如果治疗不及时,饮食及护理不当,可发生肠出血、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。

对于伤寒护理需要让病人休息到完全恢复为止,且严密观察体温、脉搏、血压等变化。注意口腔及皮肤清洁,防止褥疮。注意饮食,高热时予以米汤、藕粉、豆浆等流质饮食,待恢复期时病人食欲好转。如果有便秘不可用泻药,宜用生理盐水低压灌肠,腹胀明显可应用肛管排气。

治疗伤寒常用药品有氯霉素,也可用复方甲基异噁唑、氨苄青霉素、呋喃唑酮等。对伤寒的预防应采取综合措施,病人应早期诊断并隔离,其粪便、便器、饮食用具、痰杯、衣服、被褥等都应消毒,对保育员、炊事员、饮食工作者每年应做大便培养3次,如找到伤寒杆菌,就是携带者。北京新版健康证对伤寒携带者有严格要求,伤寒携带者只有完全痊愈,经便检(大便培养)合格后才可再次申请办理健康证的。

二维码.jpg


分享